不久前,小編看到一則新聞。5月12日,“女兒多次逃學父親驅車千里尋女,當街怒斥女兒 「有沒有考慮我的感受」”。
這位女生,因為厭學多次逃學,甚至離家出走,父親知道后,徹夜未眠,連夜開車從廣州到貴州貴陽尋女。 父親千里尋女的行為讓許多網友感到非常心酸,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孩子為什么厭學了? 面對孩子厭學行為和情緒,家長應該如何化解?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原因:不了解自身優勢 每個學校都有這么一類學生,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 根源在于,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夠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對策 在中學階段,孩子發現并實現潛能,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長輩根據自己的豐富的人生經驗,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跟著興趣走,通常興趣所在就是優勢潛能所在。 但這里有個問題,要看興趣與所處的環境條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你又沒有條件去換環境,就要考慮發展自己的次優潛能。 重要的是,那就是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 想知道自己的開放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在本子上列出平時不感興趣甚至是不喜歡的事,越多越好,然后分析,看它們中哪些屬于原則問題,哪些不屬于原則問題? 在那些非原則問題上的堅持是否限制了你的視野?是否影響了你對自己潛能的發現和開發?一個人在非原則問題上的禁忌越多,限制越多,發現自己潛能的機會就越少。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不知道為什么學 原因:目標不明確 都是從中學走過來的 ,誰的青春不迷茫!要說真正的學習目的,中學階段的學生有幾個能夠說清?每個人都不同,為這個問題困惑很正常,可是因為不了解這個問題而產生厭學或者說讀書無用的想法就不對了。 對策 正確的目標設定,先決定你要過一個怎么樣的一生,之后再去選取能夠讓你達成這個目標的工具,如此你的人生才不會有所偏差。 譬如說你的人生目標是希望做一個快樂而且有貢獻的人,明確這個終極目標后,再來選取你的工具。 家長有必要就這個問題跟孩子交流探討一下,幫助孩子明確目標,幫助其進行自我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學不會 原因 認知能力低,這一類學生,與之前所謂不會學的學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采取相同的手段,因為“學不會”是“不會學”的結果,“不會學”是“學不會”的原因。 當你在不會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精神疲憊而又亢奮,呈現出一種“回光返照”式的狀態。恭喜你,你已經從“不會學”成功過渡到了“學不會”。 “學不會”的根源是認知能力差,研究表明,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并不是均等化的提升,認知能力高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比認知能力低的孩子表面明顯突出。 對策 認知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父母的關系,家庭氛圍,小時候所處的環境,都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的提升。 “學不會”的同學在簡單休整、改善學習方法之后,很快就能投入到緊張的學習氛圍中。 而受認知水平所限“不會學”的同學則需要抽出一點時間,放松一下身心,徹底調整好狀態,把心放寬。 老師、家長的影響 孩子厭學,除了自身原因,不排除外部原因,畢竟心智尚未成熟的他們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響。 老師的原因: 孩子出現厭學,有時候和老師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初一、高一階段,或者更換老師之后。 因為這一階段,師生熟悉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很多學生,尤其以往是老師的“紅人”的學生,在新老師接手后就會感覺被冷落,變得不喜歡老師,繼而發展到不喜歡學習。 有的老師,僅以學習成績作為標準來評價學生,也會導致一些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出現厭學。 家長的原因: 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對孩子評價方式單一,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讓孩子承受很大壓力,讓孩子覺著自己是在為家長學習,如果幾次成績達不到理想的結果,就會受到訓斥,產生挫敗感,結果產生厭學。 有的學生的厭學,原因是單方面的,有的則是多方面導致的。 對策 1.多一點鼓勵。 2.少一點期望。適度期望才能給孩子動力,期望過大,孩子就像馱著殼的蝸牛,艱難前行。 3.樹一個目標。上高中就是為了考大學,這個目標沒有問題,但是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目標過大,過空、過長,都不會對孩子產生太多激勵。只有樹立一個個的小目標,比如超過某個水平差不多的同學,不斷實現一個個的小目標,才能帶來成功感和成就感,才能不斷激勵向好的目標前行。 4.改變學習生活環境,為家庭注入新的力量,打破惡性循環。 5.多一些改變。出現厭學情況,重要的還是孩子自身的改變,一定要分析出孩子是因為不想學還是因為學不會,產生厭學,根據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案。
深圳市扶禾心理教育咨詢顧問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葉老師 18038093135
王老師 19926408018
何老師 18038013296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松崗樓崗大道13號
網 址 : www.hfst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