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青少年心理表述的真人秀節目中,一個小女孩和媽媽的對話,讓很多人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那個被別人家小孩重壓的、無能為力、委屈的自己。
女孩的媽媽特別熱衷于拿別人家的小孩來對比,并且極其擅長打擊她。
女生鼓足了勇氣,大聲地跟媽媽說: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可是臺下的媽媽依然沒有醒悟,她說: 我讓你學習別人,你可能沒有get到重點,我是讓你學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下臺后,哭得稀里嘩啦,她的學霸閨蜜安慰她: 其實,在我們家,你也是別人家孩子??! “別人家孩子”就像一座大山,壓得這些孩子們喘不過氣。她們無奈,委屈,卻無法掙脫,就像被鮮花和愛心擋住了去路的朵朵。 藏在這座大山背后的,其實就是父母對孩子大大的期待。 每個人對于生活、對于自己和孩子,都有自己的期望。 有期望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激勵我們朝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奮斗。 但是,期望過高的話帶給我們的就不是激勵作用,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我們要做出適合自己的期望,莫要過高期望。 01 據說,期望可能變成謀殺 一個人被他人期望成為一個什么人、取得什么樣的成就或處于什么狀態,一般來說是件愉快的事。 這表示你不是孤獨的,有人關心你,很看得起你——這顯然可以極大地滿足你的自戀。 你就像被信任的原始股票一樣,被持有者期望著天天漲停板。 但被過度期望,就不愉快了。 過度期望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可以使你的身心都處于應激狀態。 從本質上來說,給予他人過度期待,實際上是向他人傳遞焦慮的一種方式,簡單地說就是推卸責任。 比如,你跟朋友在山里碰見老虎,結果他對你說,我很看好你哦,你一定打得過老虎的。 說完就躲到一邊去了,顯然,他在用對你的期望使自己置身事外。 在這個極端的例子中,期望變成了謀殺。 02 警惕,別用期望施虐 日常生活中的過度期望當然不足以構成謀殺,卻足以成為施虐。 父母期望孩子成才、妻子期望丈夫賺更多的錢、老師期望學生更有成就、老板期望員工更加努力,無處不在的期望一旦過度,就變成了虐待。 我們經??梢钥吹降氖?,很多親密的關系,結果被強烈的期望拆解得四分五裂。 在期望的背后,隱藏著不滿意。 期望不太大的時候,不滿意的程度也較小,所以不易被察覺,也就不易造成傷害。 但是,隨著期望增加,不滿意也就增加了,到一定程度可以被察覺,就可能制造心理上的傷害。 從深層心理學來說,一切過度的期望,在潛意識層面都可能包含相反的內容和作用。 例如,一對畢業于著名大學的夫妻,希望孩子成績好,能夠上他們上過的大學。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為實現這一理想作出很多努力。 遺憾的是,孩子高考成績本科線都沒達到。 孩子面對這份期待,起初,孩子們也會不斷地往前奔跑。 因為,“我超過了別人,我爸爸就會很高興,我媽媽會夸我”,當被夸獎時,孩子的自尊也會得到肯定。 但當這種贊賞只聚焦于期待,孩子就會覺得,我是不是只有達到父母的期待,父母才會愛我。 她會開始懷疑: 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媽媽是不是只喜歡別人家孩子,是不是只有我變成了別人家孩子,媽媽才會愛我? 這時候,孩子的攻擊性已經轉而向內,他會變得非常緊張、焦慮,甚至生出無數的擔心。 通過深入分析發現,這對夫妻潛意識里有很多對墮落、失敗、無能的恐懼,潛意識里不被覺察的恐懼也渴望著被實現。 于是這些恐懼以“期望”的名義傳遞到孩子身上,孩子被動地接受了,就如滿足了父母潛意識的愿望,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不成功的人。 簡而言之,所有過度的期望,都會使事情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03 出路,勇于自己擔當 愿意自己承擔責任的人,不會對他人有過度期望,自然也不會用期望虐待他人。 而一個人能夠承擔責任的基本前提,就是他/她有充分的自由——奴隸不必承擔責任,因為奴隸沒有人身自由。 如果一個人被他人過度期望,他就變成了他人期望的奴隸,他活著的目標,只不過是滿足他人的期望而已。 過度期望直接抹殺了一個人活著的價值。你不要做你自己,要做我期待的那個人! 怎樣才能知道期望過度了呢? 很簡單,問一問被期望的人的感受就知道了。 但遺憾的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很多人卻沒有去做。 因為他們在過度期望他人的時候,并不知道、也許是不想知道,他人也是血肉之軀,也會有不能承受的期望之重。 在這種情形下,我們鼓勵被過度期望者覺醒,覺醒到可以對那些用期望施虐的人說: 我也許永遠不會像你期望得那么好,但我希望我能夠做到像自己期望的就足夠了。 不驕不躁方能成功,過高或過低的期望都是不切實際的。 只有符合自己實際,從自身出發做出的期望才是可以實現的,才是合情合理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期望,讓我們用自己滿腔的熱血去實現自己那心中美好的期望吧!
深圳市扶禾心理教育咨詢顧問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葉老師 18038093135
王老師 19926408018
何老師 18038013296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松崗樓崗大道13號
網 址 : www.hfstly.com